Picture
擦擦
    在藏传佛教中,擦擦是无数璀璨艺术瑰宝中的一朵奇葩。它是广大僧俗信众寄托自己心愿的圣物,被普遍供奉于神山、神殿、寺庙旁,或者江河湖泊之中,也有的供奉在大路中央或者交叉路口。人们为了存放擦擦方便,还专门修建了一种叫擦康的建筑。还有的擦擦要按着宗教仪轨装藏于大佛像的体内、佛塔里;还有的擦擦为人们随身携带,当护身符。总之,擦擦和玛尼石、经幡等一起,被人们当作祈祷人生的重要途径。是世界人文宝库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擦擦一词的发音来自梵语,其意是指泥制小佛像。就其质地而言,一般讲,擦擦都是用泥土制作的,土质越好,制出的擦擦的质量就越高。制作擦擦前,必须先准备好凹型模具,这些模具有铜质的,也有铁质的或者木质的,由于要制作的擦擦各式各样,模具也呈千姿百态。制作擦擦时,只需将湿泥巴填入模具中制出泥坯,晾干后即是擦擦。但是这些泥制擦擦并不结实,一般制好泥坯后还要经过烧制,使小泥佛变成小陶佛,这样,擦擦就变得即结实又美观了。除了原色的擦擦外,也有彩色的擦擦,如黑色、红色、蓝色,也有将泥擦擦外表绘以彩画的彩色擦擦,使擦擦更显丰富多彩。由于地域的区别,其制作材料和制作工艺都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熟悉的人只要看擦擦的土质、烧制程度、外观形状、颜色等,即可分辨出这是哪里制作的擦擦。
        泥土是制作擦擦的基本材料,并不是唯一的材料,也有混以其他比较贵重材料的,如金、银、珍珠、玛瑙、珊瑚、砗磲,蜜蜡,名贵药物,大师体液等,这样的擦擦就显得弥足珍贵了。擦擦还因其制作者的不同,造像粉本的区别,存世量大小的不同也决定它品质和意义的差异。
        擦擦历史一般认为从公元七至九世纪开始至今。其中经历了一个漫长演化过程。因其材质易取,制作条件约束较小,从古至今遗留下了不少的文化艺术精品,尤其是明清时期制作的普通擦擦,存世量相对还是很大的,这些擦擦为民族宗教宗教文化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毕竟因为其存世量相对较大,并且工艺精致,材质考究,宗教意义殊胜者又相对较少,目前收藏价值并不大。

下面先将擦擦得种类做一简介描述,以便读者区分。

        一、泥擦。一般用最普通的泥巴制成,古往今来,各大教派,各大寺庙都有制作大量的泥擦。用于装藏佛像,佛塔,或者存放于专门修建得擦康内,也有个人制作大量的普通泥擦,为家人消灾驱祸,此类泥擦以素泥为多,也有信徒选用每年首次新收的粮食,在制作擦擦时,在擦擦后背嵌入一颗或者几颗青稞作为礼佛谢恩之用。在古老的擦擦中,普通泥擦尚属于存世量相对较多的一种。除罕见品或属于“名擦”的泥擦以外,绝大多数泥擦其价值相对较低。

 
        、骨擦。骨灰混合泥土制成,因其成份掺入骨灰而得名。西藏丧葬方式有火葬,土葬,天葬,水葬,塔葬等。火葬后将骨灰和泥土混制印制的擦擦为骨擦,比重小于泥擦。此种“骨擦”也较泥擦为少,传世者相对更少,多数出土自塔腹。艺术、收藏价值较一般泥擦高,有一定文物价值。【如何区别一般人骨灰所制骨擦和活佛骨灰所制骨擦----一般人骨灰所做骨擦会印制一些佛塔类的擦擦,或者印制一些金刚萨埵和不动佛等以减轻在世时的罪孽,加持之后一般放在清静之地使之积德,而圆寂后的高僧大德骨灰所制骨擦一般会印制一些佛像类的擦擦如文殊菩萨,度母,释迦摩尼,大威德金刚等】

        三、布擦【又名懂擦,】。据藏传佛教仪轨,历代达赖喇嘛、班禅大师及少数大活佛圆寂实行塔葬,此为藏地最高级葬礼。塔葬之先,须将大师法体用盐巴、藏红花等珍贵药品进行脱水处理,方可塑成金身,安放于金、银灵塔塔瓶之内,供万世瞻仰。此种灵塔在布达拉宫塔殿内有八座,供奉着八位达赖(五、七至十三世达赖)的法体。扎什伦布寺的灵塔内供奉着五至十世班禅的法体。将脱水处理出的大师体液混合泥土制成的擦擦称为“布擦”。藏语“布”意为法体。据藏地传说,身带布擦,无论人处何方可医百病,可避邪恶,可得平安,甚至刀枪不入。因此信徒认为布擦做护身符,挂在身上,可得佛法护佑,以避邪恶。东嘎·洛桑赤列大活佛还认为,正挂大师布擦于前胸,不离方寸,意与大师心心相印。这些浸透着活佛血水的盐巴、藏药制成的擦擦就是无价之宝。当年十世班禅大师的法体在保存时,就制成了近百个这样的擦擦。因为,在广大信徒们心中,这种高贵而神圣的擦擦,可以包医百病,可以祛除一切邪恶。

        四、 药擦与特制七宝擦擦,传世品中尚有数量极微的“药擦”和一些特制的佛教七宝擦擦。以多种名贵藏药为原料,依藏医药工艺流程、宗教仪轨,精炼压制成型并可服用医病的擦擦,因其原料为藏药(或有藏药成份的药泥)而取名“药擦”。在制作时阿嘎土中掺入藏传佛教七宝金、银、珍珠、玛瑙、珊瑚、蜜蜡,砗磲并选用精良模具所印制的混合材质七宝擦擦存世量也极少,这种擦擦当时一般由个别寺院或者地位较高的人出资制作,制作数量有限,由大德高僧加持开光,对佩戴者得地位也有较高的限制,一般民众拥有此类擦擦的极少。

五、名擦。类似“名书”、“名作”,因出自名人、名家之手而得名,故将达赖、班禅大师等大活佛、知名人士亲手制作的擦擦分类作“名擦”。此种名擦背面几乎都工整钤盖有大师本人的印鉴痕蜕、指纹或标记,名擦多由特制精工的擦模制成,工艺细致非凡,材质考究,又经大师亲手制作,注入圣力,在信徒的心中也有很巨大得宗教意义,收藏价值也颇高,【名擦题材一般佛像居多,制作名擦得班禅达赖大师一般会制作不同题材的好几款,发放给信徒,高僧和各大寺院,在名擦中有两个特别的种类需要另述,就是班青准堆”和“玛依护法”这两款擦擦都由特制的图案制成,分别代表着班禅大师与达赖喇嘛的最高权力,两种图案分别为班禅和达赖个人所有,他人不得印制,属于名擦中级别最高的擦擦,并且尺寸小巧,为特制的护身擦擦,保护佩戴者的身体和心灵不受业力侵害。班青准堆为班禅大师亲制,代表图案为金刚灭蛇,玛依护法为达赖喇嘛亲制,一套两枚,分别为牛背金刚和大威德金刚护法,大威德金刚护法背后有达赖喇嘛金汁亲书的铭文,这两种擦擦制作量相对其他名擦更少,是珍贵的佛教艺术珍品! 

 
六,其他意形擦擦。在寺庙或者转经路上,偶尔可以看见一些信徒蹲在河边或者池塘边手拿着一个或者多个擦抹不停在水里泡,他们正是在水里印制擦擦,将其称之为水擦。除此之外,有的地方也有打火擦的习惯,即用擦模不停的在燃烧火焰之上反复扣压。意为将火焰作为材料印制擦擦。此为火擦,有的信徒把一个或者几个擦模拴在转经筒上转动,意为随着经筒的转动可在风中印制擦擦,谓之风擦,可谓无才不用,行为有些像我们今天得行为艺术,藏族人认为,人得身体由土火水风四大元素构成,因此制作擦擦的材料也与之相关联。

总的说来,擦擦作为一种佛教微型雕塑,在藏传佛教中沟通“人与神”之间起着一个至关重要的纽带与媒介作用,藏区有的擦擦供于荒山野洞之中,有的供于佛像佛塔内,有的供于寺庙得殿堂之内,甚至有的用玲珑绸缎包裹起来供于金制或银制的精美嘎乌之内,同样题材的擦擦供奉形势的区别主要取决于印制材料的区别和印制者身份的高低,以及是否受过大德高僧加持有关,这一点,对于佛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也是擦擦作为佛教用品宗教观与价值观的体现。因此,作为“佛教用品”,一件擦擦的珍贵与否并不在于他年代是否悠久,或者题材多么少见,人们更多的是在乎他无可估量的宗教意义。那些普通的泥质擦擦,他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历史文化价值上,收藏价值和宗教价值与布擦,名擦,药擦等珍贵擦擦相较不可同日而语。


----------------------------------------------------------------------------------
各类擦擦特征简述

1---泥擦。泥质有白色,红色,青灰色黑色等,相对其他材质比重较重。
2---骨擦,相对同体积泥擦质地较轻,常见为灰黄色。一般分为大师骨擦与普通人骨擦。
3---药擦,藏药制成,或者药泥制成,遇疾病可食用。纯药常见为青黑色较多,药泥制有白色,砖红色。闻有药味。
4---七宝擦擦,七宝中除了金银其他材质磨成粉后掺入泥土均不明显,所以主要特征为通体布满金粉和银粉,闪闪发光,擦擦通体金银清晰可见。造型精美。
5---名擦,背后均有大师个人印鉴痕蜕、指纹或标记。或者藏文“擦”字。模具特制,造型精美。造像粉本质地优良。
6---班青准堆和玛依护法,代表图片分别为金刚灭蛇和牛背金刚。
7---布擦。因为制作成分含有大量盐分和药物,擦擦制作好放置一段时间之后会有盐分结晶于表面之上舌舔有咸味。一般与之配套的还有大师衣袍僧帽。结晶后表面较为粗糙。

注释:
《西藏考古》西藏人民出版社 向红笳译   意大利G·杜其著
《雅隆史》    西藏人民出版社  释迦仁青黛 著【汉译本】
《西藏脱模泥塑 》 上海人民出版社   张鹰著
《藏传佛教模制泥佛像》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刘栋著
《喇嘛庙-佛的世界》 金坤著
《西藏神佛世界人文艺术》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桑丹著




This is your new blog post. Click here and start typing, or drag in elements from the top bar.